免疫预防

免疫预防

2017-06-28 10:06 已读

     预防接种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中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我市自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将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纳入到了免疫规划,之后又逐步将流脑疫苗、乙脑疫苗、乙肝疫苗纳入到免疫规划中。2008年,我市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将免费接种的疫苗种类扩大到12种,预防的传染病也增至12种。通过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措施,消灭了天花,乙肝感染状况得到了有效控制,2000年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连续27年无白喉病例报告,全市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由1992年的10%左右下降到目前1%以下,麻疹、风疹、流脑、乙脑、百日咳等发病人数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近几年我市大力开展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规范预防接种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创建群众满意预防接种门诊,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的服务需求。 
    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改善服务环境 
    近几年,结合省卫生厅提出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年”活动,我市大力开展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投资2600万元,109处(占50%以上)接种门诊达到五星级门诊标准,门诊硬件建设有了质的提升,彻底改变了过去房屋旧、光线暗、设施差、环境乱的落后面貌,为群众创造了一个宽敞明亮、方便使用、安全温馨的服务环境。在星级门诊建设的基础上,推进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实现了排队取号、体检、登记、接种和留观全程引导,为接种儿童及家长提供安全、有序、有效的预防接种服务环境。截止2016年底,全市已建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85处,占全市预防接种门诊的48.6%,2017年底将实现数字化建设60%的目标。为方便群众接种,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在现有预防接种服务网络的基础上,我市又增加了23个预防接种站,目前,所有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站、产科接种室和狂犬病接种门诊均有市、县卫生部门网站上进行公示。 
    规范预防接种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全市所有预防接种单位均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考核认证,所有接种人员均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每三年开展一次。规范接种前告知,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严格执行接种前告知、预检、接种审核和接种后留观30分钟制度;接种门诊延长接种时间,实行双休日至少1天接种制度,更好地为适龄儿童,尤其是大年龄组学龄儿童提供接种服务,确保不漏种儿童。为提供更规范更优质的服务,每年开展基层接种人员培训,开展“预防接种技能大赛”;开设“预防接种家长课堂”,普及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儿童预防接种及婴幼儿疾病预防等科学知识,加强接种人员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实现全覆盖 
    全市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全部购买了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安装了儿童免疫信息系统客户端软件。所有儿童建立了电子档案,接种信息全部录入信息化系统和网上传输,实现了全省儿童信息共享。完成了全市医疗机构产科新生儿预防接种客户端建设,所有新生儿自出生之日起就在产科接种室建立预防接种电子档案,实现了产科接种室和预防接种门诊的数据对接。部分接种门诊还开通了短信服务项目,如果家长如果家长未按预约时间前来,会及时收到短信提醒。开通“德州免疫预防”微信平台。201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的家长关注微信公众号,即可查询儿童的预防接种信息以及下次接种的时间、疫苗种类等信息。 
    规范疫苗和冷链管理,提供安全有效的预防接种服务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冷链要求全程运输、储存和使用疫苗。2013年,市疾控中心为各县市区购置了疫苗运输专用车,2015年省财政专项资金又为各县市区配备了冷藏车,并为新增接种站、产科接种室配发了冰箱、冷藏箱、冷藏包和冰排,2016年省财政资金又新配备了1528台低温冰柜、冰箱等冷链设备,为所有预防接种门诊进行了全部更新。市疾控中心自2010年就为所有冷库安装了温度监控系统,2016年,全市所有预防接种门诊的冷链设备、冷藏车安装了温控监测装置,启用冷链温湿度监测系统,24小时全程监控,冷链系统更加完善和安全。 
    通过开展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我市的预防接种工作得到社会广大儿童家长的认可,目前有5家预防接种门诊被评选为“省级群众满意预防接种单位”,30家预防接种单位被评为“市级群众满意预防接种单位”,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