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健康四大基石——心理健康

2017-06-20 19:26 已读

    1、有效人际沟通能够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1)能恰当地表达喜欢、欣赏、称赞、感激、不满、生气、失望、愤怒等。如“谢谢你的帮助,现在我感觉好多了”,“我不喜欢你用那种态度和我说话”,不要认为向别人倾诉会让人看不起,也不要认为哭是没出息的表现。 

    (2)坦诚而清楚地说“不”。 

    (3)别人讲话时,注意倾听,即保持认真、警觉、注意观察和深入思考,并给予回应。 

    (4)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的独立和合作能力。 

    (5)鼓励学龄前儿童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 

    (6)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应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 

    (7)中青年要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 

    (8)中老年人要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 

    2、怀疑有心理问题时,要及早去专业机构接受心理咨询。 

    (1)有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到正规的医疗和心理咨询机构咨询、治疗;或致电心理咨询热线获得帮助。 

    (2)如发现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等有明显的言语或行为异常,要考虑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应及时陪同其到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进行咨询、检查和诊治。 

    (3)正确观念:心理有问题≠精神病。心理问题≠思想问题。 

    3、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心健康。 

    (1)每日应规律运动,睡前宜做温和及放松身心的活动,如泡热水澡、肌肉松弛及呼吸运动,切忌睡前两小时进行剧烈活动。 

    (2)维持规则的睡眠作息,每日按时上床入睡及起床。维持舒适的睡眠环境:适当室温、灯光、少噪音及舒适床垫。 

    (3)不要强迫自己入睡,如果躺在床上超过三十分钟仍然睡不着,就起床做些温和的活动,直到想睡了再上床。 

    (4)晚餐后禁喝咖啡、茶、可乐、酒及抽烟。睡前的小点心有助睡眠,然而不宜吃太饱。 

    (5)睡前可用温热水洗脚,以改善血液循环。 

    (6)如果您出现了早醒或睡眠不深,甚至整夜不眠,自己无法调整,影响了正常工作、生活,应该及时就医。 

    (7)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严重的打鼾,并且白天嗜睡,应该及时就医。 

    4、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正确调节心态或寻求帮助,能够减轻恐惧或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1)突发事件发生后,应从官方获取相关信息,如事件的进展、防护措施等,不要轻信小道消息。 

    (2)突发事件发生后,注意自己的感情、行为和思维的变化,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感到痛苦是正常的,如悲伤、担心、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等。在随后的几周和几月里多数人可能会感觉好起来,如果几个星期后痛苦没有减少或变得更坏了,应寻求专业的帮助。 

    (3)不要通过暴饮暴食、大量饮酒等方式缓解负性情绪。